|
随着我国供热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,城市供热面积的逐步扩大,管理人员规模的不断增加,热用户对供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,供热企业的管理压力越来越大,这就要求供热企业要不断加大管理创新力度,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,而信息化系统建设既是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,又是实现企业健康、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现状分析
1.外部大形式越来越严峻
收费大改革、分户改造、计量改革正在逐步深入,供热企业的节能减排、社会责任的要求不断提高,广大热用户对热质量和多样化的要求不断提升,供热用煤、水、电、人工、设备、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增长,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供热成本不断增加。加之现行热价偏低致使企业政策性亏损,面对这些压力,要求企业不断向内挖潜,由传统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。在生产上采用新技术,在管理上采用新方法、新手段。
2.内部管理压力越来越大
由于供热面积的扩大,在管理上必然形成多机构、多供热站点(所)、多收费点,进而使得范围广、地点分散;管理上从粗放到精细,内容涉及工程、运行、计费到服务等各个专业;收费方式多样化,既有上门(走收)收费、又有窗口收费:既有按面积收费、又有计量收费等;内部管控较难实行量化管理、流水作业,技术知识不能共享,审批审核、稽查管理难以准确到位。
3.目前信息化水平急需改进
目前供热企业虽然已经形成基本的收费管理、生产运行信息化管理框架,但收费系统急需改进和完善才能满足经营的具体要求,而且生产系统没有全覆盖,基础资料扔不准确,这些系统尚处于分散、低速和不准确状态,存在着诸多的信息鸿沟和信息孤岛;设备、材料、工程、维修和服务等专业还没有实现信息化,仍然是手工管理,无法及时掌握分析;管理信息的采集、处理、传递和利用等方面都无法实现及时协同作业;管理信息量庞大,缺少大型或分布式的数据库的支持,信息管理机制和相应硬件设备需要改进;信息管理的要求不统一,存在着横向管理部门之间和纵向管理层级之间的交叉,随意性大且难以管控。
建设思路
纵观供热管理的发展经验、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,除了应该继续采取传统而有效的方法,进一步强化供热建设、生产、经营、服务管理之外,还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来辅助管理。实现生产高效率、服务高质量、管理精细化。
1.建设信息化系统实现管理现代化
根据供热管理的特点,结合供热企业的实际,按照“安全、前瞻、适用、经济”的信息化规划思路,采取“统一规划、分步实施”原则,构建一个技术成熟、运行稳定、安全可靠、管理科学和经济实用的供热管理信息系统。将供热的基础信息和并网、收费、开光栓、维修、运行监测、物资、稽查、地理信息,以及呼叫中心、协同办公、知识管理、统计报表等功能统一纳入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,建立以工程、生产、计费和服务为主线,以“人、财、物”三大要素为支撑,对整个供热周期进行总体规划、监控和管理的信息化平台。
2.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
要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,不但需要有相应的机制(制度)进行规范,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套信息化软件来支持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加强管理,提高工作效率,从各个环节杜绝“跑、冒、滴、漏”,努力实现全面、全员、全过程的管理、考核和监督,确保在供热质量维持不变或不断提高的前提下,使供热成本最大程度的降低。通过数据分析,来指导和优化生产过程,实现节能降耗,进而使企业始终能以较低的成本,保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,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,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,形成规模管理效应,确保企业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。
实现意义
3.实现统一,便于加强管理
通过信息化建设,实现和完善以供热生产为基础,以财务管理为核心,以收费管理为导向的统一数据标准,统一的信息传递渠道、统一的业务管理工作流程和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。
理顺流程,便于沟通执行
通过信息化建设,实现和完善以供热管理和服务用户为目标,基于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业务和成本核算管理的工作流、业务流、资金流等规范的业务信息管理流程。
4.责权分明,便于决策分析
通过信息化建设,实现和完善合理、明晰的行政、生产、经营、维护服务、物资能源、收费、核算等管理权限和以企业的决策层、管理层、执行层为基础的供热经营服务管理信息化的决策机制。
过程量化,便于监督考核
通过信息化建设,实现和完善信息管理集成化、信息传递网络化、经营管理集约化、业务流程合理化、绩效监控动态化、管理改善持续化、管理行为规范化的信息化管理体制。
结语:
建设供热管理信息化系统,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已经迫在眉睫,全面实现信息化与供热管理的融合,向规范管理要效益,使企业得以迅速适应国家供热体制改革大趋势,实现节能减排和“绿色供热”,满足分户计量供热和按需供热的需要,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,实现企业的健康、稳定和快速发展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