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热节能|供热计量|供热管网|供热管理|供热服务|供热自动化|地方供热联盟|能源管理|热力站|供热政策|供热法规|智慧供热|精准供热
去年冬天,威海临港区蔄山镇的居民老李发现,家里的暖气总是不太热。 他听邻居抱怨:“小区锅炉烧煤不达标,一刮北风就呛鼻子。 ” 这样的场景即将成为历史。 2023年4月18日,中国能建东北院与天津电建组成的联合体,拿下了威海热电联产项目的EPC总承包合同。 一、山东能源转型的“及时雨” 作为全国工业用电量第一的省份,山东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953亿千瓦时。 但传统燃煤电厂效率低、污染重的问题,始终是悬在环保部门头顶的利剑。 威海项目选择的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,堪称火力发电界的“黑科技”。 这种机组的工作温度高达605℃,压力是普通锅炉的3倍,能把每度电的煤耗降到268克以下。 对比山东现存的老旧机组,新技术能省下15%的煤炭。 按年发电50亿度计算,相当于每年少烧30万吨煤,足够装满5万节火车皮。 项目最引人注目的,是那套价值10亿元的环保装置。 三座直径12米的巨型脱硫塔,能把烟气中的硫化物去除99%以上。 除尘系统采用高频脉冲技术,粉尘排放控制在5毫克/立方米以内。 这相当于在足球场大小的空间里,只允许存在一粒芝麻大小的粉尘。 脱硝装置更是下了血本,采用尿素热解工艺。 能把氮氧化物排放压到35毫克/立方米,比国标还低15%。 这些设备全开时,整个电厂的环保系统要吃掉总发电量的8%。 但换来的是每年减少1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,相当于6.5万亩森林的吸碳能力。 二、暖流背后的民生账本 项目的供热管网设计让工程师们绞尽脑汁。 直径1.8米的主管道,能同时满足3500万平方米建筑的供暖需求。 这相当于给威海主城区每家每户,都配上了24小时热水管家。 42台分散的小锅炉将被永久关停,每年减少18万吨散煤燃烧。 供暖季来临时,系统能根据气温变化自动调节供水温度。 从热电厂到最远用户家中,热水温差不会超过3℃。 工业蒸汽供应更是精准到立方米级别。 食品厂需要120℃蒸汽,化工厂要160℃,系统都能分路精准配送。 中标联合体的来头可不小。 中国能建东北院刚在乌兹别克斯坦建完500MW光伏电站。 天津电建去年在河北完成的百万千瓦机组项目,创下过提前58天投产的纪录。 项目经理王兴利有本“通关秘籍”——他主导的赤峰风电项目,曾创下126天完成吊装的行业神话。 这次他带来2000人的施工团队,计划用790天完成这个超级工程。 工地现场的智慧管理系统能实时追踪5万个零件。 小到一颗螺丝钉的安装位置,都会在三维模型里显示得清清楚楚。 三、藏在数字里的硬实力 项目总建筑面积42.4万平方米,相当于60个标准足球场。 主厂房钢结构用量4.2万吨,比鸟巢体育馆还多出7000吨。 冷却塔高度达到165米,比大明湖超然楼高出三倍。 直径120米的圆形煤场,能囤积30万吨煤炭,够电厂满负荷运转20天。 输煤廊道全长3.2公里,安装着每小时运煤2000吨的皮带机。 这些钢铁巨龙每天要“吃”掉1.5万吨煤,吐出1.4亿度电。 目前工地上的桩基工程已完成80%,每天有300台机械同时作业。 建设者们实行三班倒制度,混凝土浇筑高峰期24小时不停工。 汽轮机基座浇筑时,工程师们全程盯着温度传感器。 700立方米的混凝土必须连续浇完,温差不能超过5℃。 主变压器安装现场,200吨的大家伙需要毫米级定位。 12台液压千斤顶同步发力,误差控制在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粗细。 这个冬天,老李和邻居们还在用老锅炉取暖。 但工地上日夜轰鸣的机械声提醒着他们:明年此时,温暖和蓝天可以兼得。 |